产品列表PRODUCTS LIST

首页 > 技术与支持 > 超低排放烟气在线监测系统是多技术融合下的精准测量原理解析

超低排放烟气在线监测系统是多技术融合下的精准测量原理解析

点击次数:30 更新时间:2025-08-21
  在"双碳"目标驱动下,超低排放技术已成为火电、钢铁等重点行业污染治理的核心手段。作为环境监管的"电子哨兵",超低排放烟气在线监测系统(CEMS)通过多参数协同测量技术,实现了对烟气中污染物浓度的纳克级精准监测。其测量原理融合了光学、电化学、色谱分析等多学科技术,构建起覆盖全污染物类型的立体监测网络。
 

 

  1.光学传感技术主导颗粒物监测
  针对PM2.5等微细颗粒物,系统采用前向散射光法与β射线吸收法双模检测。前向散射模块通过激光照射烟气流,利用散射光强度与颗粒物浓度的平方成正比关系实现实时监测,其动态检测范围可达0-1000mg/m³。β射线吸收法则通过Cs-137放射源发射的β射线穿透烟气前后的衰减量,精确计算颗粒物质量浓度,该方法检测下限低至0.1mg/m³,满足超低排放0.5-5mg/m³的监测需求。
  2.非分散红外技术破解气态污染物难题
  对于SO₂、NOx等气态污染物,系统采用非分散红外(NDIR)吸收光谱技术。通过特定波长红外光穿过烟气时的吸收特性,结合朗伯-比尔定律计算污染物浓度。针对超低排放场景,系统配置长光程气体吸收池(通常达0.5-2m),使检测灵敏度提升至0.1ppm量级。同时采用双光路差分检测技术,有效消除水蒸气、CO₂等干扰组分的影响。
  3.电化学传感与紫外荧光技术的协同应用
  在痕量污染物监测领域,系统创新性地融合电化学传感与紫外荧光技术。对于O₂监测,采用固态电解质电化学传感器,通过测量工作电极与参比电极间的电势差实现体积分数0-25%的宽范围检测。针对超低浓度SO₂(<5ppm),紫外荧光法通过激发SO₂分子产生特征荧光,结合光电倍增管检测,将检测限压低至0.05ppm,较传统方法提升一个数量级。
  当前,随着AI算法的深度应用,超低排放烟气在线监测系统正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。通过建立污染物浓度-工况参数的深度学习模型,系统可实现排放异常的早期预警与污染源智能溯源,为环境监管提供更精准的技术支撑。